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247章 六十年代8

雨下了一整夜。

第二天清晨所有人起的都不算早。

这样的天气显然不能下地,祝悦是被喇叭惊醒的。

看来大河公社发展的不错,不管是拖拉机还是喇叭,村子里都有。

到了以往上工的时间,喇叭便响起了。

通知所有村民今天不用上工。

知青院的老知青接到通知后,便开始做起了早饭。

来跟祝悦三人说话的是昨天见过的一个老知青。

名字叫做蒋敏,下乡已经三年了。

“大河公社是十里八乡条件最好的公社了,咱们这里气候也好,冬天也不怎么冷,你们来的时间也好,刚交过公粮不久,现在地里基本没什么农活了。”

蒋敏跟她们简单介绍了知青点的人和村子里管事的大队长等等人家。

跟他们说,知青院的惯例是为新来的知青管一顿饭,这个算是他们老知青请客,招待他们。

吃完饭,他们就必须要去村委领取自己的粮食了。

之后的吃食老知青不会再负责了。

还有柴火和水这些基础资源,都是轮着来的,每个人都不能坐享其成。

这样的规则很公平,没有人有意见。

早上做得饭肯定是比不上原来在城里家里吃的,都是粗粮,有的咔嗓子,但是没有人有意见。

在城里一大家子,粮食紧张,也不是每天都能吃饱的,现在虽然是粗粮,但是好歹能填饱肚子。

新来的男知青忍不住道:“要是每天都能吃饱,下乡好像还是好事。”

起码比在家里好多了,家里每个月每个人的粮食都是固定的,基本只能吃个六七分饱。

他的话让不少老知青嘴角多了笑容,笑话他的天真。

“你想多了,粮食也都是要工分换的,你们这个时候来,地里都没什么活计了,换粮食都要欠着村里的工分,年底工分不够就要花自己的钱补,想吃饱哪有这么容易的。”

乡下只会比城里活的更难一点。

这点是毋庸置疑的。

吃完饭,几人便跟着知青点目前的女知青负责人蒋敏一起去了村委,至于男知青,负责人是昨天的精瘦青年,下乡五年了,叫做孙卫国。

新知青和老知青学着一起称呼他们为孙哥。

“蒋姐,我们能领到多少粮食啊,这个每个月都能领到吗?”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为您推荐